j1j博客j1j博客j1j博客

追求用词严谨,是对文化的守护

  近日,河南许昌一小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班上一名学生竟把“栓Q”(英文短语“Thank you”的读音衍生,本意是感谢)写进作文。该老师将其分享到网络,直呼“看得血压飙升”。

  无独有偶,在豆瓣小组“那些年我改过的卷子”中,也有一些作为组员的一线老师们贴出自己批改到的“奇葩”卷面与作业答案。比如,有的学生用“键”组词,写下“一键三连”,也有学生把“666”写成“厉害”的近义词,令人啼笑皆非。

  不少老师反映,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退退退”“真的会谢”等,都已成为不少学生们的口头禅。不仅如此,这些新潮的网络口语表达,还开始进入学生的书面作业。

  如果说幼子口中冒出一句“芭比Q”(意为“完了”)或“栓Q”,家长尚能将其作为段子发到朋友圈聊博一笑,但当这些网络热词堂而皇之出现在孩子的作业本和试卷上,家长尤其是老师又该如何看待,如何合理引导?

  对此,不少教育专家表示,“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网络流行语与青少年追求个性和潮流的心理发展特征相契合,尤其是当流行语化身为社交符号时,能够给青少年群体带来身份认同和关注。但值得警惕的是,语言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些“语言陷阱”正在影响学生们的思维、表达习惯。保持对汉语的敬畏和尊重,需要家校及社会共同营造氛围。

  正确使用流行语,作文并不会因此失色

  中小学生的语文作业或作文里能否出现流行语?用了网络热词会扣分吗?沪上一位六年级语文教师坦言:“平时不会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网络热词,至于是否扣分,则要看具体词语的使用环境和感情色彩。”

  上海中学语文教师俞超也表达了类似看法。“网络热词出现在文章中,如果处理得当,会让文章显得具有时代感。比如形容某个事件时使用‘刷屏’‘破防’等。但如果在行文中使用一些网络缩写语,如‘栓Q’这样的表达,可能显得有些轻佻。”在俞超看来,老师批阅作业或作文,重点考察的是学生的语言运用是否得当。

  多位语文教师告诉记者,误用流行语的情况常见于低年级学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口头用语和书面用语的分辨能力会增强。抛开个别学生故意糊弄的情况,到了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分辨语境,根据场景使用正确的语言。

  一个网络热梗在班级流行只需一个课间休息时间

  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够在校园内广受欢迎,按照一些专家的分析,与这一代青少年学子追求网感、潮流和个性的特征息息相关。从初代网红流行语“蓝瘦香菇”到“YYDS”“栓Q”,在网络上,成人围绕流行语展开热闹的语言游戏,而青少年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也顺势加入其中,并把自己获得的“成果”展现在试卷里。

  有班主任发现,一个网络热梗只需要一个课间休息的时间,就可以在班级内传播并流行起来。而第一个传播的同学,往往是班上的“小皮猴”。按照这位老师的观察,“表面上学生是在彰显个性,实际上,频繁使用流行语只是一种自我伪装,剥开标新立异的外壳,学生们渴望的是来自同学、家长和老师的关注。”

  正如在网络世界,“栓Q”能够带来巨大流量,到了现实世界,它们同样能够给学生们贴上“潮”“酷”的标签,吸引同圈层的同学,形成身份认同。

  “青少年要寻求群体认同感,加入不同的社群使用不同的语言,并作为身份分类的标签,这是一种无法控制也无须指责的语言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社群内的语言频频‘出圈’,且成为大众跟风的对象,似乎不用就不够新潮不够时髦——这就需要引起警惕了。”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以“饭圈”中的一些拼音缩写词举例,其语言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不高,甚至还在灌输一些低俗思想。对此,老师和家长不能视而不见,对孩子进行适时的引导和教育必不可少。

  时刻保持对汉语的敬畏,警惕陷入语言陷阱

  “作为教师,以前我常常担心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如今,我们更担心学生因为‘太懂网络’,思维过度跳跃。”网络上,一位教师的感触,也道出了诸多教育界人士的心声:我们无需将“栓Q”视为洪水猛兽,但在育人过程中也要坚定立场——始终保持对汉语的敬畏。语言文字是基本的交流工具,追求用词严谨,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守护。

  “我们需要警惕语言陷阱。”徐默凡认为,无论何时何地,语言的内容才是值得关注的重点,不少“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流行语,实则过于简单粗暴,无形中减损或破坏了汉语表达本该有的滋味。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举例,在现代汉语中,单一个“看”字就有几十种表达,有时是“赏”,有时是“观”,有时是“惊鸿一瞥”,汉语的丰富性成就精准的表达,使得语言高雅有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j1j博客 » 追求用词严谨,是对文化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