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通俗的解说和越来越广泛的传播,天气预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读者可能会说:“谁会听不懂天气预报呢?”事实上,有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听懂天气预报。不信测试一下:今天白天、下午到夜间、今天夜间、午后到上半夜、今天白天到夜间,这些时间段具体是从几点到几点呢,你知道吗?
天气预报在媒体中播报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2—3分钟),所以,发布天气预报时要求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同时,为了避免歧义,用语也尽量统一,就出现了一批天气预报标准用语。可是,公众未必能尽数掌握和理解这些标准用语所代表的含义。例如,“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是指今天几点到明天几点,如何区分“局地性阵雨”和“分散性阵雨”,什么是“天气”“灾害天气”“次生灾害”“衍生灾害”,等等。所以,必须弄懂天气预报中一些常见词汇的意思,才能听懂天气预报。例如,“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晴雨、雷电、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灾害天气”通常指能致灾的天气,如旱、涝、高温热浪、低温冰冻等。
天气预报在预报降水时,常常会用“有时有”“局地会有”“分散性降水”等说法。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的降水常常不是预报辖区涉及的整个区域,而是在这片区域(如一个省)中的若干个相对小(不一定相连的几个县乡)的范围下,所以说是局地性的降水。这种“局地性”从面上来看,它就是分散性(不连成片)的且比局地覆盖面大的降水,气象学术语叫“离散性”的降水。所以,天气预报用“分散性降水”来表达更多地方“局部有时有降水”,向公众提示这次降水是分散的、不均匀的。
天气预报中另外一个常见的说法是“阵雨”。预报有阵雨,意思就是有“一阵一阵的雨”“下一阵就能停的雨”。也就是说,会下雨,但不确定是“哪一阵”,即无法明确阵雨在几点出现、几点结束。
天气预报中还常常出现的是“雨量”和“雨强”。这两个词,仅一字之差,也都指降水的大小,但意思却相差甚远。“雨量”,指一次降水过程的总量。一次降水过程,可能下几个小时,也可能下三五天,所以有了“过程雨量”这个说法,用来说明这次降水过程的累计雨量。而“雨强”则是指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个小时)雨量的多少,更加突出地表达了降水的“强度”,与致灾可能性关系更大。比如,三天下100毫米的雨量与一个小时就下60毫米的雨量,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程度是明显不同的。前者的强度明显小于后者,一般而言造成的影响也会小于后者。现在的气象预报中,“雨强”这个术语用得越来越频繁了,公众可以依据预报的雨强,提前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
下面列出天气预报中经常使用的预报时效用语,希望帮助大家了解每一次天气预报是在提醒我们注意哪个时间段的天气。
凌晨:01—05时。
早上:05—08时。
上午:08—11时。
中午:11—14时。
下午:14—18时。
傍晚:18—20时。
晚上:20时到次日05时。
今天白天:08—20时。
下午到夜里:14时到次日05时。
今天夜里:20时到次日05时;
夜里起:23时起。
午后到上半夜:12—24时。
今天白天到夜间:08—24时。
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20时到次日20时。
今天夜里到明天:20时到后天08时。(朱定真 武蓓蓓 张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