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华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上清华?北大妈妈教你这样教育下一代!斯坦福妈妈强烈推荐这几本课外读物!必看!哈佛爸爸总结的十大育儿心得……近年来,一些顶着名校头衔的自媒体靠着晒育儿观、育儿方法和育儿好物走红网络。不少父母在关注这些账号后,很容易陷入“名校父母”有意无意营造出来的一种教育焦虑而无法自拔,最终并不利于自己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近日,教育部就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严防“名校父母”输出“鸡娃”理念抵消“双减”工作成效的提案》答复称,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双减”工作重要决策部署,联合中央网信办等部门继续开展线上巡查,集中治理蹭炒教育热点、编造虚假信息、渲染升学焦虑等恶意炒作行为,坚持露头就打、重拳出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名校父母”其实有真有假,虚假的“名校父母”编造虚假信息,属于违规发布信息;而真的“名校父母”以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为名,输出“鸡娃”理念,这该如何查处?从尊重每个个体的表达权出发,应该允许真的“名校父母”讲述自己的育儿故事,至于他们的育儿理念是否影响到其他家长,则需要通过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懂得科学的育儿理念来增强识别能力。还需要意识到,“名校父母”之所以对家长有吸引力,根本还在于当下存在的唯学历、唯名校观念,与其说家长追捧“名校父母”,不如说家长有浓郁的“名校情结”。
网络上宣称自己是“名校父母”的自媒体博主,有的其实是假冒的,自己的孩子并不在名校,但是却以“名校父母”身份评说教育热点,分析教育政策、“分享”教育理念,以制造并贩卖焦虑博流量。如针对中考增加名额分配招生,马上就解读“支招”如何抢占名额分配先机,分析到哪个地区参加中考会获得更多进名校的机会,并以自己当年怎么给孩子择校来提高说服力。这些“鸡娃号”对政策的解读似是而非,有些博主背后往往有房地产中介商的支持,做的其实是房产销售广告。
在“双减”之前,几乎每一个“鸡娃号”的背后,都有商业机构的影子,要么是校外培训机构,要么是房产中介机构。对于这类“鸡娃号”,各地监管部门曾进行过集中治理,主要针对的是违规发布虚假信息。在“双减”之后,随着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大幅压减,由校外培训机构“养”的“鸡娃号”已经随之减少,但还是有部分“育儿博主”继续兜售育儿“成功学”。
对假冒“名校父母”的“鸡娃号”的治理并不难,只需要求平台核实博主的真实身份,要求博主提交孩子的真实信息即可。要以“名校父母”身份发文,也就有义务提交相关信息。有一类“名校父母”的“鸡娃号”治理却比较复杂,这就是如假包换的“名校父母”,他们中有的是“虎妈”“虎爸”,信奉的就是应试教育,给其他家长灌输超前教育、唯分数、唯名校,强调教育的分层、分级。对于这些“名校父母”的“鸡娃号”,治理显然不能只是一关了之。
要让这些“名校父母”的“鸡娃号”没有市场,就需要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告诉家长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并加强对教育改革政策的解读。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不少学校和社区进行的家庭教育指导,还是以迎合家长的功利教育诉求为出发点,包括请“名校父母”介绍如何培养孩子进名校。
以把孩子送进名校作为家庭教育成功的标志,这让“名校父母”变为“成功父母”的代名词。其根源是我国社会存在“名校情结”,家庭教育就围绕如何让孩子进更好的学校展开。其实,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一名中考进中职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创业成功成为一名企业家,并热衷慈善捐赠,从家庭教育角度说,这当然也属于成功的家庭教育,甚至就是一名学生走向社会自食其力,过着普通但幸福的生活,其父母的家庭教育也是成功的,可是按孩子是否考上名校来论家庭教育,他们都可能是不成功的父母。因此,这种以名校论成功的家庭教育观,必须摈弃。
(作者是知名教育学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j1j博客 » “名校父母”的“鸡娃号”该如何治理?